【明報專訊】中學文憑試(DSE)第二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昨日考畢,全卷有兩題涉及香港,今年沒有涉及國家安全的考題。有中學教師認為試題較生活化,不像去年「每題都牽涉中國」,估計為免試題過分偏重某範疇。有教師認為試卷難度與去年相若,料達標率不低於九成,估計全卷43分取約四成分數,即17至18分便可達標。
兩題涉港 涵低碳出行弘中華文化
考評局稱昨有約4.8萬人應考DSE公民科。全卷設3題並下設分題,有兩題問及香港,涵蓋香港實踐低碳出行、香港有哪些優勢弘揚中華文化。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公民科主任劉健豪認為,這兩題對考生較貼身,比對去年多問國家,今年則較本土,料考評局是想回應公民科涉及各個範疇,避免側重一邊。至於去年有試題問及國安,今年不復見,劉估計是為免重複。
今年首問立場題,考生需就香港現况回答是否同意「人們實踐低碳出行是不容易的」。劉健豪認為,過往的通識科與現時的公民科定位不同,前者講求批判思考和答題框架,後者重視解說能力,估計此題毋須正反立論和駁論等「套路」,只要論點仔細和具備例子,同樣可取滿分。仁愛堂陳黃淑芬紀念中學助理校長黃中偉認為該題是全卷最難,題型接近通識科,料要正反論證才可得高分。
問華對外援助 教師指全卷最難
另一題問香港有何優勢弘揚中華文化。劉健豪認為3份資料內容豐富,考生歸納各資料並引伸說明已足夠。聖士提反堂中學公民科主任姚志偉以其任教中學為例,前年公民科佛山考察團到訪粵劇博物館,學生須撰寫專題報告,相信見聞有助考生學懂何謂文化傳承,並扣連香港例子作答。
餘下一題考問中國的「對外援助」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。劉健豪認為題材遠離考生生活,屬全卷最難,資料提供的內容少,考生須自行延伸,解釋海外援助和提升影響力之間的關係,舉例資料提及中國在海外舉辦嬰兒護理培訓,考生可聯想此舉或有助建立外交、展現內地醫學技術等。黃中偉稱該題考生須具體描述「一帶一路」項目及軍事援助,考生或感抽象。
稱選擇題簡單 不難答對一半
另外全卷有4條選擇題,聖士提反堂中學助理校長徐曉琦認為問法簡單,考生不難答對兩題或以上。劉健豪說一題考問「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」,該原則於1954年發表,「自己第一眼都諗咗陣」,未見教科書強調這些內容,料考生或失分。